【活動回顧】風雅傳承: 第三屆民初以來舊體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百載舊體文學之傳承,任重而道遠,為促使各地學者作相關範疇之研究及交流,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於本年十二月十二至十四日,舉辦了「風雅傳承:第三屆民初以來舊體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期間,本系舉辦了「風雅傳承──紀念葉嘉瑩教授座談會」,以紀念一代文學大師。是次座談會由山東大學龔鵬程教授主持,並有幸請臺灣大學吳宏一教授、香港恒生大學張光裕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林立教授及中山大學彭玉平教授,與來賓追憶他們眼中的葉嘉瑩先生。

首位發言的學者是主持人龔鵬程教授。龔教授自言沒有上過葉先生的課,但他早在臺灣讀大學時,便已涉獵其文集。在葉先生往加拿大發展後,龔教授又曾為其《唐宋詞十七講》做出版排印的工作。龔教授對葉先生一生的成就、文化事業,表示敬意。

其後,吳宏一教授分享了他和葉先生認識的經過。吳教授在1958年,讀高中二年級,參加臺大「海洋詩社」辦的比賽,得第二名,其一評判便為葉先生。不久,吳教授進臺大讀本科,大一便上先生的國文課,讀《史記》、《左傳》。吳教授指先生不只精詩詞,講古書也非常精彩。吳教授後來分享葉先生到哈佛大學訪問的緣由,以及決定離開臺灣的故事。一段日子後,吳教授取得臺大博士學位,葉先生正好從香港報紙得知此事,遂遠郵祝賀。吳教授從師生到同行,分享了他和葉先生的在學術上和生活上的往事點滴。

張光裕教授分享了他初到臺灣大學讀本科的經歷。張教授是1962年到臺大就讀大一,他以僑生的身份入學,當時因國語不佳,故難以適應課堂,葉先生容許他在課上以粵語背誦古文。葉先生對學生照顧有方,常招待張教授到家包餃子、共膳等。師生出游時,先生亦會攜同其兩個女兒出席。

林立教授指葉先生是他的太老師。林教授在哥倫比亞大學上博士班時,葉先生不時會來東亞研究系。林教授將他的詩作呈遞給先生看,二人遂開始聯絡。2019年,他在南開大學辦研討會,那是最後一次見葉先生。在先生仙遊後,新加坡有些媒體跟林教授作訪談,林教授有感而發,撰詩數首以紀念先生。林教授在座談會上,一邊向來賓頌讀其詩,一邊介紹詩作與二人經歷的關係。

彭玉平教授自言見過葉先生六次,且均在先生年邁八十以後。彭教授指葉先生曾到中山大學中文系作講課。2004年,彭教授首次會見葉先生,先生忽然身體有感不適,彭教授遂聯絡系主任,以安排先生就診中醫,以調養身體。彭教授亦分享他和葉先生在餐廳、研討會上的交往經歷。葉先生大力支持中山大學同仁所創辦的「中華詩教學會」,後來成為該會的名譽會長。葉先生對文教的關懷,使他尤感難忘。

 

更多圖片回顧,歡迎瀏覽本系網頁「學系剪影」。

 

撰稿:林樂軒(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文學碩士生、研究助理)
審核:陳煒舜教授、程中山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