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德徽猷學術演講重溫(第一講):略論《列女傳》圖文的敘事側重
演講紀要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主辦學術演講系列「文德徽猷」,首場於2020年5月8日進行,題為「略論《列女傳》圖文的敘事側重」,由本系張錦少教授主持,潘銘基教授主講。潘教授於本場演講介紹了劉向編撰《列女傳》之原因、最早的列女畫像、今見《列女傳》重要繡像本,以及各本繡像敘事側重之異同。
首先,潘教授據《漢書.楚元王傳》之記載,指出劉向編《列女傳》旨在向天子示以前代賢貞及孽嬖女子之故事,繼而從中學習興國顯家之道;復據《漢書.藝文志》及唐代類書《初學記》引劉向《七略別錄》所載,說明《列女傳》書成之際,當具「傳」、「頌」、「圖」三大部分,而今見最早之列女畫像為山東嘉祥縣武梁祠之漢畫像石,以及內蒙古和林格爾漢墓壁畫。其後,潘教授向聽眾展示傳世《列女傳》重要繡像本四種,包括明代余文台三台館刻《新鐫增補全像評林古今列女傳》、清代鮑氏知不足齋刻《列女傳》、阮福摹印南宋建安余氏勤有堂本《新刊古列女傳》,以及《四部叢刊初編》影印長沙葉氏觀古堂藏明刻《劉向古列女傳》,並逐一細加介紹。潘教授續以《列女傳.母儀傳》中〈棄母姜嫄〉、〈鄒孟軻母〉兩則熟為人知之故事為例,析述四部繡像本圖像描繪著重之異同。例如〈棄母姜嫄〉一章,四本各選姜嫄「行見巨人跡」、其棄后稷於冰上而「飛鳥傴翼之」,以及后稷「好種稼穡」等不同情節作為畫像內容之中心;反觀〈鄒孟軻母〉一章,四本則悉取孟母「斷織教子」一幕予以描繪,僅孟母所持斷織之刀具略見小異。最後,潘教授總結各繡像本之畫家同時也是《列女傳》的讀者,當中所見圖像敘事側重之異同,或可反映不同時代讀者對於《列女傳》各篇故事要旨之審視。潘教授亦藉此提醒《列女傳》具備道德意涵,歷代刻本或會因此刪汰〈孽嬖傳〉之部分內容,惟納〈孽嬖傳〉相關故事入《列女傳》以戒天子,本為劉向編書目的其一,是以讀者宜取《列女傳》足本閱之,以明劉向當初編纂此書之完整用意。
講座之後設有問答環節,聽眾於網上平台輸入問題,再由潘教授一一詳加解答。不少聽眾踴躍提問,與潘教授就《列女傳》圖像與古代文獻載體之關係,以及其對南北朝宮體詩寫作之影響等議題展開交流。
錄影重溫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