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9年度“文学中大”征文比赛颁奖典礼回顾

2018-19年度”文学中大”征文比赛颁奖典礼已于2019年11月8日在大学书店圆满举行。当天我们很荣幸请到文学院院长唐小兵教授及中国语言及文学系副系主任何杏枫教授致辞;以及”文学中大”征文比赛评审、香港浸会大学人文及创作系助理教授唐睿教授,及新亚书院钱穆图书馆及联合书院胡忠图书馆主任马辉洪先生为颁奖嘉宾。我们也很高兴邀请到医学院副院长吴兆文教授,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学系助理教授黄汝嘉教授、以及一众任教大学中文的语文组老师、得奖者、得奖者亲友莅临!

在开幕致辞中,唐小兵教授说:”我们每一个人,不管具体做的是什么,学的是什么,都可以在写作和文学中找到乐趣,找到知识,找到知音,找到心得和新的人生体验。”何杏枫教授说:”中大的山水,中大的人文,是由各院各系的同学组成的,结集每个人的感悟,才能拼出一张中大人的拼图。”两位教授的发言,正正点出了”文学中大”比赛的目标:推广校园文学创作风气,鼓励同学从山水或社区面貌中提炼所思所感,以文学表达他们眼中的中大校园,把山城的人文关怀投向社会。

在24篇得奖作品中,同学游 想山城,抒发个人体悟,诉说中大故事:对”未圆湖”、”圆梦台”的省思,由庞万伦琴房和李兆基楼爬山虎而生的追忆……。更可贵的是,各篇得奖作品都体现出中大的人文精神,近者,有对新亚餐厅炒蛋大叔的观察,远者,有对人文学科存在价值的反思。同学的视野不囿于中大,对社会的种种也有敏锐的见解,既有对超级英雄的新颖见解,又有改善公共医疗系统的切实建议。

颁奖典礼后,我们邀请了评审唐睿教授分享对”文学中大”得奖作品的评语及他的创作心得。唐睿教授从两方面评价比赛作品:一方面,作品多取材自自然,如蛾、蜘蛛等,在其他大学的比赛相当罕见,而且这上承70年代由余光中、黄国彬等开创的沙田文学;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作品关心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定位,如古风歌曲、古语新用等,令人联想起新亚书院前贤与新儒家思想。这两方面,都显示了中大的人文传统。另外两位评审黄燕萍女士和陈曦静女士虽然未克出席,但也以书面形式讲评了不同作品。黄燕萍女士赞赏同学以文字承载内心的情绪,进一步自我开解;更勉励同学以文字为一生的知己。陈曦静女士认为不同作品、不同题材中,最动人的是”关系”:”我”跟所处的空间、周围人事物、甚至是跟自己的关系。

我们也邀请了三位金奖得主上台分享对创作的思考。三位同学畅所欲言:”大学中文一”组金奖得主黄昱玮同学分享了〈庞万伦楼的时光机〉的创作历程,这是他送给母亲的礼物,记述了母亲教他弹钢琴的童年回忆,要边读边听着《悲怆奏鸣曲》,才能完全地欣赏这篇文章。”大学中文二”组金奖得主李丹琳同学则认为创作需要条理化,让她的表达能够变得更理性,就像她〈世界并不需要超级英雄〉一文般,层层递进地论证世界需要有”超级勇气”的人类,而非超级英雄。公开组金奖得主吴骞桐同学则分享了创作需要的纤细和敏感:捕捉思考缝隙之间跌落的零散碎片,重新拼砌成完整的图像。例如在街上与擦身而过的陌生人有了眼神接触,忽然认知到彼此的存在,而产生了某种关系——这便是〈蛾〉一文的起点。

得奖名单:https://www.chltcac.cuhk.edu.hk/list

得奖作品:https://www.chltcac.cuhk.edu.hk/20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