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9年度「文學中大」徵文比賽頒獎典禮回顧

2018-19年度「文學中大」徵文比賽頒獎典禮已於2019年11月8日在大學書店圓滿舉行。當天我們很榮幸請到文學院院長唐小兵教授及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副系主任何杏楓教授致辭;以及「文學中大」徵文比賽評審、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助理教授唐睿教授,及新亞書院錢穆圖書館及聯合書院胡忠圖書館主任馬輝洪先生為頒獎嘉賓。我們也很高興邀請到醫學院副院長吳兆文教授,教育學院課程與教學學系助理教授黃汝嘉教授、以及一眾任教大學中文的語文組老師、得獎者、得獎者親友蒞臨!

在開幕致辭中,唐小兵教授說:「我們每一個人,不管具體做的是甚麼,學的是甚麼,都可以在寫作和文學中找到樂趣,找到知識,找到知音,找到心得和新的人生體驗。」何杏楓教授說:「中大的山水,中大的人文,是由各院各系的同學組成的,結集每個人的感悟,才能拼出一張中大人的拼圖。」兩位教授的發言,正正點出了「文學中大」比賽的目標:推廣校園文學創作風氣,鼓勵同學從山水或社區面貌中提煉所思所感,以文學表達他們眼中的中大校園,把山城的人文關懷投向社會。

在24篇得獎作品中,同學遊想山城,抒發個人體悟,訴說中大故事:對「未圓湖」、「圓夢臺」的省思,由龐萬倫琴房和李兆基樓爬山虎而生的追憶……。更可貴的是,各篇得獎作品都體現出中大的人文精神,近者,有對新亞餐廳炒蛋大叔的觀察,遠者,有對人文學科存在價值的反思。同學的視野不囿於中大,對社會的種種也有敏銳的見解,既有對超級英雄的新穎見解,又有改善公共醫療系統的切實建議。

頒獎典禮後,我們邀請了評審唐睿教授分享對「文學中大」得獎作品的評語及他的創作心得。唐睿教授從兩方面評價比賽作品:一方面,作品多取材自自然,如蛾、蜘蛛等,在其他大學的比賽相當罕見,而且這上承70年代由余光中、黃國彬等開創的沙田文學;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作品關心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定位,如古風歌曲、古語新用等,令人聯想起新亞書院前賢與新儒家思想。這兩方面,都顯示了中大的人文傳統。另外兩位評審黃燕萍女士和陳曦靜女士雖然未克出席,但也以書面形式講評了不同作品。黃燕萍女士讚賞同學以文字承載內心的情緒,進一步自我開解;更勉勵同學以文字為一生的知己。陳曦靜女士認為不同作品、不同題材中,最動人的是「關係」:「我」跟所處的空間、周圍人事物、甚至是跟自己的關係。

我們也邀請了三位金獎得主上台分享對創作的思考。三位同學暢所欲言:「大學中文一」組金獎得主黃昱瑋同學分享了〈龐萬倫樓的時光機〉的創作歷程,這是他送給母親的禮物,記述了母親教他彈鋼琴的童年回憶,要邊讀邊聽著《悲愴奏鳴曲》,才能完全地欣賞這篇文章。「大學中文二」組金獎得主李丹琳同學則認為創作需要條理化,讓她的表達能夠變得更理性,就像她〈世界並不需要超級英雄〉一文般,層層遞進地論證世界需要有「超級勇氣」的人類,而非超級英雄。公開組金獎得主吳騫桐同學則分享了創作需要的纖細和敏感:捕捉思考縫隙之間跌落的零散碎片,重新拼砌成完整的圖像。例如在街上與擦身而過的陌生人有了眼神接觸,忽然認知到彼此的存在,而產生了某種關係——這便是〈蛾〉一文的起點。

得獎名單:https://www.chltcac.cuhk.edu.hk/list

得獎作品:https://www.chltcac.cuhk.edu.hk/2018-19